共享單車實在太熱了,即使沒穿秋褲的冬天,也敢自信傲嬌的說:自從有了咱共享單車,小汽和三蹦子使用次數少了一半。 服氣,他們有資格這么說,因為講出的故事,不愁各路資本埋單。 共享單車生逢其時,在網約車大佬滴滴并購Uber后,成為2016下半年市場唯一的熱點。 熱點行業(yè)總會催生明星公司,比如摩拜,比如ofo。據金融八卦女統(tǒng)計,摩拜和ofo已披露的融資額大約為61.2億,他倆攥個大筆的錢,玩的很是開心。但即使這樣,“搞“單車的玩家中還存在第三極““永安行。很多人對永安行感覺陌生,這并不奇怪,因為在14號證監(jiān)會對永安行下發(fā)IPO批文之前,八妹都沒有聽過這家公司。
好玩的是,除了都有倆轱轆,永安行在熱度以及投資人的喜愛程度,均無法與摩拜和ofo相提并論。但最后的結果是:投資摩拜、ofo能贏得掌聲,投資永安行卻能贏得勝利。
一.國際范和鄉(xiāng)村風 大家都知道摩拜、ofo的勢力范圍在北上廣等一二線城市,其實不止于此。 摩拜已經在國內超過33個中心城市開展業(yè)務,并且打通了國際化的首站新加坡。摩拜創(chuàng)始人胡瑋煒稱,“今年希望打入全球100多個城市“。摩拜已投放高達 300 萬輛單車,覆蓋千萬活躍用戶,累計6億人騎行。 而ofo呢?2017年初ofo就覆蓋全國33個城市,跟好基友摩拜一樣,也在新加坡投放了單車。ofo創(chuàng)始人戴威稱,小黃車將在 2017 年底登陸以發(fā)達國家為主的 20 個國家。
再看永安行,其招股書披露,業(yè)務主要覆蓋三線及以下城市,及周邊縣、鎮(zhèn)區(qū)。 如果說摩拜、ofo是美拍,拍出來的都是大眼萌妹,人前人后永遠受人追捧;那么永安行就是快手,鏡頭下永遠是城鄉(xiāng)結合部青年,處在鄙視鏈的末端。 正因為如此,摩拜、ofo大受資本推崇。 2015年10月至今摩拜共獲得6輪融資,領投分別為愉悅資本、熊貓資本、祥峰資本、紅杉資本中國、高瓴資本、騰訊,已披露的融資額為3.15億美元,折合人民幣大約21.4億元。 2015年3月至今ofo共獲得8輪融資,領投分別為唯獵資本、東方弘道、金沙江創(chuàng)投、真格基金、經緯中國、滴滴(兩輪)、DST,已披露的融資額為5.8億美元加0.34億人民幣,折合人民幣大約39.8億元。 聊到這里,又得把永安行拖出來輪一遍了,2015年至今永安行未完成融資。還并不是永安行不想融資,2017年2月28日永安行宣布完成A輪融資,但3月24日披露的招股書中顯示,融資案終止了。 可以明確的看到,投資人更喜歡摩拜、ofo,決定因素除了地域性,更觸手可及,更是截然不同的商業(yè)模式。
二.互聯網大夢想和PPP搞關系 有的公司天生就是眼球殺手,為什么?因為他們是“互聯網公司“,有著天大夢想的公司。 “補貼“一個細分市場,培養(yǎng)一種用戶習慣,形成一種壟斷模式““很多互聯網公司玩的666。比如摩拜、ofo為首的共享單車,以免費騎等方式進行補貼,培養(yǎng)騎行習慣,想要達到壟斷每個人1-3km短途出行的目的。 在搶占市場份額的過程中,有些公司還利用押金沉淀形成的資金池,擴大產品規(guī)模,更有甚者干脆拿押金去投機。 其實說白了,共享單車的玩法非常簡單粗暴,就是不斷擴大規(guī)模,拿錢燒死競爭對手,在壟斷的市場里獲取利潤。 什么,你說收租金過日子也挺好?給你按少了算筆賬,車身成本700元、智能鎖成本500元,再加上折舊(上海規(guī)定3年報銷),以及高損壞率,租金頂半毛錢的用呢?況且別人免費騎,你收租金,誰還用你的車。 有的公司天生就像隱形人,人們總是對他視而不見聽而不聞,然而當有一天他走在臺前時,人們才知道低調的魅力。比如永安行,一個和三線以下城市打交道的公司。 永安行的客戶主要是三線以下城市的地方政府,業(yè)務模式有2種: 1.銷售模式。生產全套自行車系統(tǒng)(包括自行車、鎖車器、租車卡、系統(tǒng)平臺等),安裝調試后交付給客戶,項目周期在半年以內,回款速度快。 2.PPP模式。除了上述生產銷售環(huán)節(jié),還提供系統(tǒng)運營和管理服務。服務期一般為5年,客戶粘性強。 出于市政工程和系統(tǒng)兼容性、市民習慣度和避免重復建設的考慮,一個城市很少批準自行車領域的新進入者。在后續(xù)擴建、續(xù)期時,永安行有天然的優(yōu)勢。 不同的商業(yè)模式,直接決定了公司利潤和對投資人的回報。
三.燒錢如流水和日進斗金 2016下半年美元基金入局,各路投資人隨即變得癲狂,共享單車一路狂飆。2016年底甚至夸張到一個手機屏幕,都裝不下大家對共享單車的激情,吃瓜群眾紛紛表示:手機內存不夠用了。
短短幾個月過去了,如今共享單車行業(yè)的熱度也減了下來,摩拜、ofo、小鳴等少數派,還經常出現在我們的視線,但其他20多家公司日子還好過嗎? 要知道,在共享單車瘋魔的熱潮里,不少大大小小的公司都拿到過融資。 優(yōu)拜單車到A+輪融資2.8億;1步單車到A輪融資2.2億元;小鳴單車到B輪融資1.3億元;騎唄單車到Pro-A輪融資超過1億元等等,太多的融資例子。 有共享單車創(chuàng)業(yè)的公司倒下,投資人花的錢,就會消失在時間里,就像雨中的眼淚。 那么以摩拜、ofo為例,共享單車真的能掙錢嗎?能一直生存下去嗎?too young,too simple,too na“ve。即使不考慮生產、折舊、維護成本與租金收入間巨大的鴻溝,摩拜和ofo在很長的時間里,也無法為投資人帶來收益,這里存在著3個撕逼的維度: 1.燒錢停不下來,自從ofo聯合阿里,推出芝麻信用650分的用戶可免押金、免費騎。摩拜立即限時免費相應,甚至送騎行紅包。大家都一副“全心全意搶市場,從此盈利是路人“的打法。 2.存量資金還沒用完,增量資金還在源源不斷的進來,摩拜身后的騰訊和ofo身后的滴滴已經開始扳手腕,比誰更有錢。 3.另一個維度的競爭者也來插足,比如長得很像摩拜的7號電單車,比如已有20多家公司布局的共享汽車,說不定過幾年共享飛行器也能普及。 共享單車似乎又走上了燒錢““燒錢乏力““合并的“不歸路“,就像攜程去哪、優(yōu)酷土豆、58趕集、美團大眾、滴滴Uber。但即使合并,收租金的模式能不能跑通還兩說。另外,別提大數據,單車提供的數據只能滿足大數據“豐富性、多維度、完備性“中的第一項,何時能變現? 無數跳入共享單車深“坑“的投資者,事后怎么爬出來?實在令人費解。 反觀永安行,沒有鎂光燈照射,沒有粉絲談論,沒有風投支持,可是他就是賺錢。 已布局的210個市、縣,是永安行的搖錢樹。數據為證,2016年底永安行與210個客戶簽署的合同金額約30億元左右,大多數合同為5年期,也就是說2017年保底收入高達6億元。真正的躺著掙錢,而且公共自行車的版圖還會不斷擴大,因為發(fā)展公共自行車對地方政府來說,即有實際功用,又是一項政績,因為我們講究低碳環(huán)保嘛。所以,何樂而不為呢? 歷史業(yè)績也可見端倪,2012年永安行凈利潤為1397萬元,2016年凈利潤為1.17億元,4年增長了7.36倍。
上周五(4月14日)證監(jiān)會核準了永安行首發(fā)申請,成為上市公司的永安行資金實力大增,擴張的速度必然會加快。看起來,永安行的前方是一片坦途。 而永安行的投資人也將賺的盆滿缽滿,比如最近一次,上海云鑫2014年12月20日對永安行增資1億元,持股11.11%。永安行2017年應該能夠保持25%的增長,全年利潤1.46億元,按照40倍市盈率的良心價估值,永安行值58.5億。持股11.11%對應6.5億市值,2年時間差不多增值5.5倍。 八妹又八了一下上海云鑫的資料,發(fā)現其出資100%的股東是浙江螞蟻小微金融服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,是不是很耳熟?對,就是螞蟻金服,支付寶的母公司,繞了半天終于跟馬云、阿里巴巴勾搭上了“ 你看看馬爸爸。。。
四.結尾 說了這么多,八妹只是想表達:熱門并不一定是好的。 1636年的荷蘭人瘋狂投機郁金香,價格上升百倍千倍很常見,一朵稍微奇特的郁金香能換回8頭豬,4頭牛、2噸奶油、1000磅乳酪等等,最后落得一地雞毛; 1720年南海公司股票從128英鎊漲到1000英鎊,連牛頓都忍不住跟著投機,后來股價下跌他失敗損失2萬英鎊,大概相當于今天300萬美元; 2000年開始溫州炒房團開始席卷上海、杭州、蘇州等地樓市,他們搶樓時出了“山頂價“,等到2012年4萬億刺激的勁過后,面對經濟不景氣,炒房團又以“海溝價“出手房產。 歷史不會騙人,跟風往往會成為接盤俠。 相反,步步高系的創(chuàng)始人段永平在2001年投資100多萬,買入年度虧損3000萬美元,深陷訴訟的網易,沒有人看好。后來網易股價強勁反彈反彈,他不為所動,最終獲得1億美元的巨額收益。 你看,選擇堅守自己的人,最后成為了人生贏家。所以要相信時間,相信正確。
«
理財小白怕風險 中鑫達投資安全可靠
|
婕斯:行業(yè)效仿的風向標
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