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每個消費升級背后,都是一個群體的生活。 最近,一批初創(chuàng)的吃喝玩樂項目先后得到融資,包括奶茶、迷你KTV、寵物服務等都莫名其妙成了“網紅“,被媒體爭相報道。一個僅有50家門店的奶茶連鎖,A輪就拿到IDG的1億投資,這是從沒有過的事。 如果仔細分析這些新消費背后的人群,你就會發(fā)現,它們共同指向了千禧一代,即1984-1995年間誕生的年輕人。 人口調查顯示,中國有4.15億千禧一代。 與按年代劃分的70后80后不同,千禧一代的劃分是以互聯網的誕生和普及為標志,他們就是通常所說的“互聯網原住民“。 無論在生活方式,還是消費觀念上,千禧一代與前人都有很大區(qū)別,這一點在中國尤為明顯。 在經濟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,品牌和投資人相信,千禧一代催生的“新經濟“將會是經濟的一抹亮色。圍繞千禧一代的消費品牌,也就成了爭相追捧的新風口。
不存錢的一代人? 中國一向被稱為世界上最愛存錢的國家,到了千禧一代,這或許將永遠成為歷史。 剛剛踏入社會的年輕人,一般收入只夠自己開銷,如果是在大城市打拼,可能還需要親友的接濟。猶記得前幾年,初入職場的70后80后,對“月光族“的稱號還極為恐慌不安,網上也時常掀起討論。 反觀千禧一代,月光已經完全不是問題,無處不在的信用消費(信用卡、螞蟻花唄、京東白條)都在支持他們超前消費。 在化妝品消費上,一個高中或大學女生的消費水平,很可能與高級女白領看齊。 由于在衣食無憂的環(huán)境下長大,千禧一代對未來充滿樂觀,沒有中國人傳統(tǒng)的焦慮和危機感,這不僅表現在他們敢于不存錢,還表現在他們對“所有權“的不敏感,因而普遍能接受長期租房,甚至租借服飾。 相對應的,一批二手鞋包服飾的電商平臺,正在崛起。 國際上對千禧一代另有一個稱呼,叫“我我我一代“,以形容千禧一代的自我中心。這種群體心理,反應到消費行為上,就催生了很多“享受型“、“自我犒賞型“消費。 以拿到1億融資的“喜茶“為例,它與傳統(tǒng)奶茶的區(qū)別,就在其類比星巴克的輕奢定位,不僅在店面和產品上大幅升級,還以網紅式的傳播給人稀缺感,這就巧妙的迎合了千禧一代“我配得上更好的奶茶“的消費心理。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是,中國的千禧一代不僅伴隨著互聯網成長,也是伴隨著消費文化成長的一代人。消費深入他們的生活和觀念。 知乎上曾有一個問題,為什么現在年輕人樹立目標總是伴隨著“大變身“?典型的心態(tài)如,面試前要美容化妝買一身名牌衣服,減肥前要辦健身卡買齊裝備““買買買甚至成為他們奮斗的手段和動力。 所以說,在當前經濟下行的壓力下,千禧一代是最敢花錢的群體。但因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消費觀念,他們的消費并未匯入大眾消費,而是自成一派,捧紅了一批屬于自己的消費品牌。
孤單經濟要上位? 以年齡段看,千禧一代主要是單身人群。但在城市生活的他們,又不是典型的“單身族“,因為,寵物是千禧一代的新家庭成員。 寵物不是新鮮事物,與寵物相關的食品、用品、醫(yī)療美容服務也不是沒有,但被千禧一代上升到“家人“地位的寵物,其消費偏好也顯出巨大的不同。至少,超市賣的狗糧,就入不了他們的法眼了。 上周末,在一個年輕人手工市集上,筆者甚至見到了生鮮貓糧狗糧,即不添加防腐劑冷藏包裝的新鮮肉糜““我估計,下一個走紅的可能是有機貓糧狗糧。 對單身年輕人來說,社交總是不可缺少的。但出于對個人空間的重視和保護,千禧一代不熱衷自主交際,多依賴于平臺,甚至僅停留在線上(當然也有擴展到線下的,比如Someet這種線上組織線下聚會)。 最近美國在18歲以下人群火爆的社交APP,就是陌生人視頻聊天,隨機接通,1分鐘即斷,如果雙方都感興趣就可以延時。 國內也有類似的隨機匹配線上社交項目,比如同年同月生的人匹配,許愿和實現愿望的人隨機匹配等等,玩得都非常熱鬧。 對千禧一代來說,社交是一群人的孤單,孤單是一個人的狂歡。像迷你KTV,迷你健身房這樣針對單人的碎片化娛樂生活服務就大行其道。尤其設在高校的迷你KTV,客流幾乎從不間斷。
下一個風口在哪? 每一代年輕人,在初登社會舞臺時,都難免被主流文化貼一些有失偏頗的標簽。70后曾被說沖動魯莽,80后被數落不負責任,但到千禧一代,事情似乎有了微妙的變化。 我們的文化在極力迎合年輕人““遲鈍如春晚,也要跟上TFBOY等流行文化的腳步; 我們的經濟要靠年輕人驅動換擋““馬云說,未來30年要關注30歲以下的年輕人;馬化騰說自己最大的危機,就是越來越看不懂年輕人。 搞投資搞零售的,更得研究這波人的心態(tài)和生活。因為下一個風口,必然還在他們身上。
«
2016迎來直播元年 城外圈教你如何獲取網絡直播營銷紅利
|
GOPS運維大會落幕,DNS.COM在現場
»